随着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与 AI 大模型的广泛应用,煤矿企业网络安全风险显著激增。在此形势下,政策端对网络安全合规性要求持续升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强调,需将网络安全融入智能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系统可靠性及应急响应能力;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鼓励矿山企业加速新型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构建集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从网络安全风险挑战看,智能化改造在煤矿领域的深度渗透,促使大量物联网设备(如无人矿卡、井下机器人等)、自动化系统及工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攻击面随之大幅扩展。AI 大模型的融合应用更降低了攻击门槛,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管理高度依赖网络,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系统瘫痪,将直接影响产能(如无人化开采中断),导致经济效益受损。这种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影响,让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成为煤矿企业智能化转型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
保障业务连续性
通过针对内外部的网络攻击防护,保障业务生产的持续运行,防止因生产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
增安提效
办公网和工控通过物理隔离和数据摆渡技术,确保两个网络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同时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传输,提升工作效率。
安全合规
遵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及关保要求,建立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安全防御体系,满足合规性要求,规避安全责任。